B超通过观察肝脏形态变化、门静脉宽度、脾脏大小、肝内回声特征、腹水情况来判断肝硬化。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形态变化:肝硬化时肝脏表面凹凸不平,边缘变钝,体积可能缩小或局部增大。肝右叶萎缩伴左叶代偿性肥厚是典型表现。B超可清晰显示肝包膜不光滑,呈锯齿状改变。
2.门静脉宽度:正常门静脉主干内径小于13毫米。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时,门静脉扩张超过15毫米,可能伴有血流速度减慢或反向流动。脾门静脉增宽也提示侧支循环形成。
3.脾脏大小:门脉高压引起脾脏淤血性肿大,长径超过12cm或厚度超过5cm。B超可见脾实质回声增粗,脾静脉迂曲扩张,部分病例合并脾功能亢进。
4.肝内回声特征:早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晚期呈结节样改变,可见低回声再生结节或高回声纤维间隔。肝静脉变细、走行僵直是重要辅助征象。
5.腹水情况: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在肝肾隐窝、盆腔探及无回声液性暗区。少量腹水时改变体位可观察到液体流动,大量腹水时肠道漂浮其中。
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减小胃肠道气体干扰。怀疑肝硬化时应结合血液检查及病史综合评估,单纯B超不能确诊早期肝硬化。随访观察需固定设备及操作人员以保证结果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