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的处理方法包括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适当物理降温、避免过度包裹、观察精神状态变化、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幼儿急疹期间发热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稀释果汁。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水分不足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排尿减少或尿液深黄需警惕脱水迹象。
2.适当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部位,忌用酒精或冰水。物理降温需在环境温度适宜时进行,避免因寒战反而加重发热。
3.避免过度包裹:发热时衣物应宽松透气,覆盖过厚会阻碍散热。尤其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未完善,过热可能诱发高热惊厥。夜间睡眠时注意调节室温至24℃左右。
4.观察精神状态变化:若发热伴随持续嗜睡、拒食或异常哭闹需及时就医。皮疹出现后发热减退属正常病程,但出现抽搐、呼吸急促等需紧急处理。
5.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不可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后仍持续高热应就医。
急疹期间需记录发热时间和体温变化,皮疹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避免接触其他患病儿童,餐具需单独消毒。若发热超过72小时或皮疹异常需排除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