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呈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质地坚实,断面呈角质样,具有特殊的甘淡气味。白精的叶片呈披针形或椭圆形,花序为伞形,花朵小而密集,果实为浆果,成熟时呈紫黑色。作为传统补益药材,白精主产于中国南方山地阴湿处,其干燥根茎是主要药用部位。
白精的形态特征具有较高辨识度。新鲜根茎多分枝,表面可见环状节痕与细密纵皱纹,干燥后收缩明显,横切面呈现半透明角质光泽。茎直立,高约30-80厘米,叶4-6片轮生,叶脉平行。夏季开绿白色小花,花被片6枚,浆果直径约5-8毫米。药用时需经蒸制或蜜炙处理,以增强滋阴润肺、健脾益气的功效。古籍《本草纲目》记载其补中益气,安五脏,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对免疫调节有一定作用。
使用白精需注意鉴别真伪。市场常见伪品如竹节参、黄精等,可通过断面特征与气味区分。白精性微寒,脾胃虚寒者应配伍温中药材。新鲜根茎含微量毒素,必须炮制后使用。贮藏时需防潮防蛀,置于通风干燥处。孕妇及湿热体质者慎用,避免与辛辣刺激食物同服。临床用量通常为9-15克,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过量可能导致腹胀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