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在胸片上可见肺尖或锁骨下区斑片状阴影、病灶多呈多形性且边界模糊、可能出现空洞伴液平、肺门淋巴结肿大或钙化、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具体分析如下:
1.肺尖或锁骨下区斑片状阴影: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胸片表现为密度不均的斑片状浸润影,边缘模糊不清。早期病灶可能较小且局限,随病情进展可融合成大片状。部分患者可见卫星灶,即主病灶周围散在的小结节影。
2.病灶多呈多形性且边界模糊:活动性肺结核常表现为渗出性病变,胸片上可见云雾状、絮状或斑片状阴影,密度较淡且边缘不清。不同病理阶段的病灶可同时存在,如渗出、增殖、纤维化或钙化,形成多形性特点。陈旧性病灶则边界清晰,密度增高。
3.可能出现空洞伴液平:干酪样坏死物质排出后形成空洞,胸片显示透亮区周围环绕厚壁或不规则壁,内壁多不光整。合并感染时空洞内可见液平面。空洞多见于上肺野,单发或多发,是活动性肺结核的重要征象。
4.肺门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原发性肺结核常见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片表现为肺门影增浓或分叶状突起。愈合后淋巴结可钙化,呈高密度斑点或团块状影。儿童患者淋巴结肿大更显著,成人多为陈旧性钙化灶。
5.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导致胸膜增厚,胸片显示肋膈角变钝或胸膜线增宽。积液量少时仅见肋膈角消失,大量积液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影。后期胸膜可钙化,形成条索状高密度影。
肺结核胸片表现需结合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动态观察病灶变化对评估病情进展或愈合有重要意义。钙化灶通常提示陈旧性病变,但需与恶性肿瘤等鉴别。阅片时注意双侧对比,避免遗漏细微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