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位于女性小骨盆腔的中央位置,具体在膀胱与直肠之间。这一器官呈倒置的梨形,上宽下窄,上方连接两侧输卵管,下方延伸至阴道。成年女性的子宫通常前倾前屈,即略微向前倾斜并弯曲,使得子宫体伏于膀胱上方。骨盆骨骼和韧带对子宫起到固定与支撑作用,使其在盆腔内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
子宫的具体解剖位置可通过骨盆标志进一步描述。前方紧贴膀胱顶部,当膀胱充盈时会轻微压迫子宫使其后移;后方与直肠相邻,中间由直肠子宫陷凹隔开;两侧通过阔韧带与骨盆侧壁相连,并有输卵管和卵巢悬附。子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则向下突入阴道上部,形成阴道穹窿。未妊娠时子宫长约7-8厘米,宽4-5厘米,厚2-3厘米,妊娠期间会随胎儿发育显著增大。体表投影上,子宫底约在耻骨联合上缘至脐之间,而宫颈外口位置接近坐骨棘水平。
需注意子宫位置存在个体差异,如后倾子宫可能更靠近直肠,过度前屈或后屈可能引发痛经等问题。盆腔炎症、肿瘤或分娩损伤可能改变子宫正常位置。临床检查时需结合超声或触诊确认具体方位,避免仅凭体表位置判断。女性若出现持续下腹坠胀、排尿异常或性交疼痛,应及时就医评估子宫及周围器官状态。日常避免长期憋尿或便秘,以减少对子宫位置的异常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