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下血肿是指妊娠期间胎膜与子宫壁之间出现的血液积聚,其危险性取决于血肿大小、位置及孕周。小型血肿可能自行吸收,对妊娠影响较小;但大型或持续扩大的血肿可能引发胎盘早剥、流产、早产甚至威胁母婴生命,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胎膜下血肿的形成通常与胎盘边缘血管破裂、子宫收缩异常或外力撞击有关。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部分孕妇仅表现为轻微腹痛或阴道出血,容易被忽视。随着血肿扩大,子宫壁受到压迫可能导致宫缩频繁,胎盘供血不足则影响胎儿发育。若血肿占据胎盘面积30%以上,胎儿缺氧、生长受限的风险显著增加。血肿合并感染时会诱发绒毛膜羊膜炎,进一步增加早产概率。临床通过超声检查可明确血肿范围,结合孕妇体征和胎儿监护评估风险等级。治疗上以卧床休息、抑制宫缩为主,严重时需手术止血或提前终止妊娠。
孕妇一旦确诊胎膜下血肿,应绝对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减少腹压增高的动作。每日记录胎动变化,发现出血量增多、腹痛加剧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饮食需保证高蛋白和铁元素摄入,预防贫血加重病情。定期产检时需重点监测血肿吸收情况,超声复查间隔不宜超过两周。合并高血压或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更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医疗团队会根据孕周权衡保胎与终止妊娠的利弊,确保母婴安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