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路感染确实可能导致尿道出血。尿路感染引发的炎症可能损伤尿道黏膜,造成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出现血尿或尿道口滴血现象。这种情况在急性感染或病情较重时更为常见,尤其是伴随尿痛、尿频等症状时,出血风险更高。
尿路感染引起出血的机制主要与病原体侵袭有关。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附着在尿道黏膜后,会引发局部充血水肿,严重时导致黏膜糜烂出血。前列腺炎、尿道结石等并发症可能加重出血症状。出血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重者可见肉眼血尿或血凝块。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更易出现严重出血,因感染更难控制。
出现尿道出血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或止血药物。检查需包括尿常规、尿培养及影像学检查,以排除结石、肿瘤等其他病因。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每日饮水2000mL以上有助于冲刷尿道,但需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性行为应暂停至感染完全治愈,防止交叉感染或病情反复。长期反复出血需警惕慢性炎症或结构异常,必要时需进行尿道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