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痢疾的症状主要包括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且粪便稀薄、粪便中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伴随腹痛或哭闹不安、可能出现发热或精神萎靡、严重时会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且粪便稀薄:痢疾患儿每日排便可达十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状,质地稀薄无成形。肠道黏膜受炎症刺激导致肠蠕动亢进,水分无法被充分吸收,肠道分泌液增多,粪便含水量显著增加。排便时可能出现喷射状腹泻,粪便颜色可能呈现黄绿色或灰白色。
2.粪便中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肠道炎症造成黏膜损伤脱落,粪便中可见透明或白色黏液。严重时结肠黏膜溃疡出血,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丝或暗红色血块。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这是区别于普通腹泻的重要特征。
3.伴随腹痛或哭闹不安:肠壁神经受炎症刺激引发阵发性肠痉挛,表现为间歇性脐周疼痛。婴幼儿无法表达疼痛,多表现为突然哭闹、蜷缩身体、拒按腹部。排便前腹痛加剧,便后暂时缓解,伴随明显肠鸣音亢进。
4.可能出现发热或精神萎靡:病原体毒素吸收可引起38-39℃的中低度发热,严重感染可达40℃以上。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面色苍白或潮红,婴幼儿可能出现眼神呆滞或反应迟钝。
5.严重时会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频繁水样便造成大量水分丢失,表现为眼窝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减退、尿量减少。钠钾等电解质随体液流失,可能出现肌无力、心律不齐甚至抽搐,需警惕代谢性酸中毒。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粪便标本应在一小时内送检。治疗期间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米汤、稀粥等,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密切观察尿量和精神状态变化,脱水症状加重需静脉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