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炒黄是一种炮制方法,指将药材置于锅中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的过程。这种方法通过适度加热改变药材性质,增强疗效或降低副作用,是中药加工的重要环节。
炒黄的核心在于火候与时间的精准控制。不同药材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各异,例如炒黄白术需炒至表面微黄,而炒黄山楂则需炒至深黄。加热过程中,药材内部水分逐渐蒸发,部分挥发性成分减少,药性趋于温和。炒黄还能促进某些成分的转化,如淀粉类药材炒后更易消化吸收。炒黄可减轻药材的刺激性或毒性,如炒黄苦杏仁能降低苦杏仁苷的毒性,保留止咳平喘的功效。
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火候过大导致焦糊,否则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药材应均匀受热,勤翻动防止局部过热。炒制后的药材需及时摊凉,避免余热导致过度干燥或变质。部分药材炒黄后需密封保存,以防吸潮或香气散失。临床使用炒黄药材时,需结合具体病症和配伍需求,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