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出血量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尤其是头部CT扫描。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临床常用Fisher分级或改良Fisher分级量化出血范围,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头部CT是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出血部位、范围及脑室积血情况。Fisher分级根据CT表现将出血分为四级:一级为无出血或仅微量出血,二级为蛛网膜下腔薄层出血但厚度小于1毫米,三级为局部血凝块或垂直层出血厚度超过1毫米,四级为广泛出血或脑室内积血。改良Fisher分级进一步细化脑室积血和脑实质出血的评估。出血量越大,Fisher分级越高,提示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Hijdra评分通过测量基底池和脑沟的出血厚度,可更精确量化出血量,总分30分,分数越高预后越差。
评估出血量时需注意,CT检查应在出血后72小时内完成,因血液成分会随时间被脑脊液稀释。部分患者首次CT可能阴性,需结合腰椎穿刺确诊。出血量评估需与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临床表现结合,警惕再出血风险。动态复查CT可监测病情进展,尤其对意识恶化者需紧急复查。避免仅依赖单一分级系统,需综合影像与临床数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