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按医嘱使用抗真菌或抗菌药物、穿着透气棉质内裤、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频繁使用碱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不可用力擦拭。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运动后及时更换内裤。经期需勤换卫生巾,避免局部长时间处于闷热状态。清洗时注意从前向后,防止肛门处细菌污染阴道。
2.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阴道具有自洁功能,过度清洗会破坏酸碱平衡。禁止用热水烫洗或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市面上部分护理液含有杀菌成分,可能加重菌群失调。出现瘙痒时不可抓挠,以免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日常护理选择pH值4-4.5的弱酸性产品更为适宜。
3.按医嘱使用抗真菌或抗菌药物:不同类型阴道炎用药差异较大,需经专业检查后对症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常用栓剂或乳膏,细菌性阴道炎多采用口服抗生素。用药需足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药。妊娠期患者应在指导下选择安全药物。反复发作需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4.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化纤材质易产生静电且不透气,建议选择浅色纯棉制品。内裤应单独手洗并阳光暴晒,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每日更换的内裤建议用60℃以上热水烫洗。紧身裤、连裤袜等会阻碍空气流通,居家时可多穿裙装保持通风。新购内裤需充分洗涤后再穿着。
5.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性接触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或加重黏膜损伤。配偶需同步检查治疗,防止反复传染。痊愈后初期同房应使用避孕套。急性期摩擦会导致分泌物增多和充血加剧。哺乳期患者应注意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定期复查确认疗效,不可自行购买药物治疗。出现药物过敏立即停用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加强预防措施。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遵医嘱巩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