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包括慢性疼痛、脊柱后凸畸形、神经功能损伤、内脏器官受压、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慢性疼痛:压缩性骨折后椎体稳定性下降,局部炎症反应持续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顽固性疼痛。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异常骨痂,压迫邻近软组织。疼痛多集中于骨折椎体周围,可向肋间或腹部放射,久坐或负重时加重。部分患者因疼痛长期依赖镇痛药物,可能引发胃肠道不良反应。
2.脊柱后凸畸形:椎体前缘压缩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形成驼背样外观。畸形加重时重心前移,增加相邻椎体负荷,可能诱发继发性骨折。严重后凸使胸腔容积缩小,影响呼吸功能。畸形进展过程中,肌肉韧带长期处于代偿性紧张状态,加速脊柱退变。
3.神经功能损伤:骨折碎片或椎体移位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下肢麻木、肌力减退甚至瘫痪。胸腰段骨折易累及马尾神经,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神经压迫早期表现为感觉异常,后期可出现不可逆损伤。急性压迫需紧急手术解除占位。
4.内脏器官受压:胸椎压缩骨折致胸廓变形,可能限制心肺活动,引发呼吸困难。腰椎严重变形可挤压腹腔脏器,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长期压迫可能造成器官血流灌注不足,例如肾脏受压诱发泌尿系统症状。内脏功能障碍常与脊柱畸形程度相关。
5.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活动受限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卧床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皮肤受压区域易发生褥疮,合并感染后难以愈合。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可能诱发坠积性肺炎。
压缩性骨折后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着重加强核心肌群力量。出现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需立即就医。饮食应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但需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担。合并骨质疏松时需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预防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