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确实可能发生真菌感染。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相对少见但不容忽视的疾病,主要由曲霉菌、毛霉菌等真菌侵入鼻腔或鼻窦黏膜引发。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人群风险较高,但健康人群也可能因环境暴露或局部黏膜损伤而感染。
真菌性鼻腔感染可分为侵袭型和非侵袭型。非侵袭型通常表现为鼻塞、脓涕或鼻腔异味,影像学可见鼻窦内真菌团块;侵袭型则进展迅速,可能破坏骨质并扩散至眼眶或颅内,伴随发热、头痛甚至视力改变。诊断需结合鼻内镜、CT或MRI检查,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或真菌培养。治疗上,非侵袭型可通过手术清除病灶,侵袭型需联合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环境因素如潮湿霉变环境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注意通风除湿。
预防真菌性鼻腔感染需避免长期接触霉变物质,佩戴口罩减少孢子吸入。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缺陷人群应定期耳鼻喉科随访。出现持续鼻塞、血性分泌物或面部疼痛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误诊为细菌性鼻窦炎。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侵袭型感染延误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日常保持鼻腔清洁,但避免过度冲洗破坏黏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