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隔离措施包括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病房,采取严格的接触隔离和呼吸道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及分泌物。
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鼠类排泄物或唾液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或破损皮肤感染。隔离期间需关闭病房门窗,使用空气消毒设备,防止病毒扩散。医护人员须穿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及手套,接触患者前后彻底消毒双手。患者用品及排泄物需专用容器收集,经高温或含氯消毒剂处理后再废弃。病房地面、墙面及设备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医疗垃圾密封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隔离期间需注意患者症状变化,如发热、出血倾向或肾功能异常,及时对症治疗。家属及陪护人员避免探视,确需接触时需严格防护。患者康复后,病房需终末消毒并通风48小时以上。疫区需加强灭鼠防鼠,避免接触野外鼠类及污染环境。若出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防止社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