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淹溺抢救需迅速将患儿移离水域并检查意识与呼吸、立即清理口鼻异物保持气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复苏、注意保暖避免低体温、尽快送医进行后续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迅速将患儿移离水域并检查意识与呼吸:淹溺抢救首要步骤是确保患儿脱离危险环境,转移至安全区域后立即评估意识状态和自主呼吸。若患儿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检查时间不宜超过10秒,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2.立即清理口鼻异物保持气道通畅:淹溺患儿呼吸道常被水、泥沙或呕吐物阻塞,需迅速将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口腔及鼻腔异物。若存在颈椎损伤风险,动作需轻柔并固定颈部。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确保气道无梗阻,为后续通气创造条件。
3.进行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复苏:对无自主呼吸患儿,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若无心跳或脉搏,立即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为2:30,持续至患儿恢复呼吸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4.注意保暖避免低体温:淹溺后易出现体温过低,尤其冷水环境会加速热量流失。抢救过程中需脱去湿衣,用干燥衣物或毛毯包裹患儿,避免直接暴露于冷风。低体温可能引发心律失常,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使用外部加温设备。
5.尽快送医进行后续治疗:即使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仍需紧急送医。淹溺可能导致肺水肿、脑缺氧或继发感染,需医院进一步评估和处理。转运途中保持患儿侧卧位,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
抢救过程中避免盲目倒水耽误时间,心肺复苏需持续进行不可中断。检查伤势时动作轻柔,尤其注意是否存在颈椎损伤。送医途中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提前告知患儿情况以便做好接诊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