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检查项目包括胎心监护、超声检查、骨盆测量、血常规、尿常规。具体分析如下:
1.胎心监护:通过胎心监护仪记录胎儿心跳频率和宫缩情况,评估胎儿在宫内的状态是否正常。胎心监护通常在孕晚期进行,每次持续20-40分钟,正常胎心率范围为110-160次/分钟。若出现胎心过快、过慢或变异减少,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缺氧或其他异常。胎心监护可动态反映胎儿健康状况,是判断胎儿安危的重要手段。
2.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观察胎儿发育、胎盘位置及羊水量等。孕期需进行多次超声检查,如早期确认孕囊位置、中期筛查结构畸形、晚期评估胎儿生长指标。超声可发现胎儿是否存在生长受限、脐带绕颈等问题,还能辅助诊断前置胎盘等并发症。超声检查无辐射,安全性高,是孕期不可或缺的监测手段。
3.骨盆测量:通过触诊或影像学方法评估骨盆大小和形态,判断是否适合自然分娩。骨盆测量包括外测量和内测量,主要关注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的径线数值。若骨盆狭窄或形态异常,可能增加难产风险,需提前制定分娩方案。骨盆测量通常在孕晚期进行,为分娩方式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4.血常规:检测孕妇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筛查贫血、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孕期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水平可能生理性降低,但严重贫血会影响胎儿供氧。血常规还能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发的血小板减少,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5.尿常规:检查尿液中的蛋白、糖、酮体等成分,评估肾脏功能及代谢状况。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妊娠期高血压或肾脏疾病,尿糖异常需警惕妊娠糖尿病。尿常规操作简便,可多次重复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
检查前需空腹的项目应提前告知孕妇,避免进食影响结果。检查过程中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动作轻柔以减少不适。部分项目需多次复查以动态观察变化,需按医嘱定期进行。检查后及时沟通结果,异常情况需配合进一步处理。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紧张干扰检查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