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膀胱炎确实可能引起肾积水。膀胱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时,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导致膀胱功能异常,甚至引发尿液反流或尿路梗阻,进而增加肾积水的风险。
慢性膀胱炎若持续存在,可能引发膀胱壁纤维化或挛缩,导致膀胱容量减少、排尿不畅。尿液滞留或膀胱内压力升高时,可能造成输尿管尿液反流即尿液从膀胱倒流至输尿管和肾脏。长期反流或尿路梗阻会逐渐影响肾脏正常排尿功能,导致肾盂和肾盏扩张,形成肾积水。反复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尿路结构异常,例如输尿管狭窄或膀胱出口梗阻,这些情况均可能间接引发肾积水。
预防肾积水的关键在于及时治疗慢性膀胱炎,避免病情迁延。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或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肾积水迹象。若已出现腰部胀痛、排尿困难等疑似肾积水症状,需立即进行影像学评估,必要时通过手术或置管引流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