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脂在中医理论中可用于辅助治疗结肠炎。这种矿物药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作用,对于脾肾阳虚型或久泻不愈的结肠炎患者可能产生一定疗效,尤其针对伴有黏液便、慢性腹泻的症状。但需明确赤石脂并非根治性药物,其作用更多体现在缓解特定症状层面。
赤石脂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铝,其药理作用体现在吸附肠道毒素、保护肠黏膜及减少炎性渗出。传统用法常与禹余粮、干姜等药物配伍,增强温中止泻效果。现代赤石脂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部分致病菌生长,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黏膜修复可能具有辅助作用。临床使用多采用煎汤或入丸散形式,常用剂量为9-12克,需布包煎以避免悬浮颗粒刺激消化道。急性细菌性结肠炎或感染性腹泻不宜单独使用,可能因过早止泻导致病原体滞留。
使用赤石脂需严格辨证,湿热积滞型结肠炎患者禁用,误用可能加重腹胀便秘。长期服用可能影响铁、锌等矿物质吸收,建议间歇用药并监测电解质。孕妇慎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与西药联用时应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吸附作用降低药效。服药期间出现便秘或皮疹需立即停用。现代医学治疗结肠炎仍以抗炎药、免疫调节剂为主,赤石脂仅作为传统医学的补充疗法,患者需在消化科医师指导下综合评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