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的症状包括局部剧烈疼痛、患肢肿胀及皮下淤血、行走或负重功能受限、骨折处异常活动或骨擦感、患肢可能出现畸形或缩短。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剧烈疼痛:胫骨骨折后,骨折断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锐痛。疼痛在活动或触碰时加剧,静止时可能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骨折部位压痛明显,叩击远端肢体可能引发传导痛。
2.患肢肿胀及皮下淤血: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软组织损伤引发炎症反应,数小时内出现明显肿胀。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瘀血斑,初期呈青紫色,逐渐变为黄褐色。严重肿胀可能压迫神经血管,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3.行走或负重功能受限:胫骨是主要承重骨,骨折后下肢无法支撑体重。患者常表现为无法站立或跛行,主动屈伸膝关节或踝关节时疼痛加剧。部分不完全骨折患者可能勉强行走,但会加重损伤。
4.骨折处异常活动或骨擦感:完全性骨折时,断端失去连续性,触碰可能出现异常摆动。移动患肢时,骨折断端摩擦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此为骨折特征性表现。但不可故意测试,以免加重损伤。
5.患肢可能出现畸形或缩短: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导致肢体成角、旋转或缩短畸形。开放性骨折时骨端可能刺破皮肤。畸形程度与暴力方向、肌肉牵拉等因素相关,需及时复位固定。
胫骨骨折后应避免自行移动患肢或尝试复位,防止二次损伤。早期冷敷可减轻肿胀,但需间隔避免冻伤。固定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密切观察足趾感觉和血运,警惕血管神经损伤。及时就医完善影像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后规范治疗。康复期需遵医嘱逐步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