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在怀孕约5个月时开始具备初步的听力能力。此时内耳结构基本发育完成,能够感知外界声音的振动。随着孕周增加,听力功能逐渐完善,到孕晚期胎儿已能清晰分辨母亲的心跳、肠鸣音及外界环境中的低频声音。
胎儿听力的发育是一个渐进过程。孕16周左右,耳蜗中的毛细胞开始形成,但此时仅能感知振动而非真正的声音。进入孕20至24周,听觉神经系统逐步成熟,胎儿开始对低频声音产生反应,如母亲血液流动的轰鸣声或说话时的胸腔共鸣。孕28周后,胎儿听力接近新生儿水平,不仅能识别母亲的声音,还会对突然的巨响表现出惊吓反射。孕晚期胎儿听到音乐或父母说话时,胎动频率和心率可能发生变化,表明其具备一定的声音记忆与分辨能力。
需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分贝噪音环境,超过85分贝的持续声响可能干扰胎儿听力发育。孕妇需谨慎使用耳机紧贴腹部播放音乐,不当的声波频率或音量反而可能造成刺激。产检时可通过胎心监护观察胎儿对声音的反应,但无需刻意进行听力训练,自然的环境声音已足够促进听觉系统发育。若孕期存在感染、缺氧或药物使用史,应主动告知医生以评估对胎儿听力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