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出血是否严重取决于具体原因和出血量。少量出血可能由轻微外伤或耳道炎症引起,通常不构成严重威胁;但大量出血或伴随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时,可能提示鼓膜穿孔、颅底骨折或肿瘤等危险情况,需立即就医。
耳朵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挖耳不当导致的耳道划伤、中耳炎引发的黏膜破损、气压骤变引起的鼓膜破裂等。耳道皮肤薄且敏感,用尖锐物品清洁易造成损伤。感冒或游泳后耳道积水可能诱发感染,出现血性分泌物。头部外伤后耳出血需警惕颅骨骨折,可能伴随脑脊液漏。部分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或服用抗凝药物,出血更难自止。长期反复出血需排查血管瘤或恶性肿瘤,尤其伴随耳鸣或面瘫时。
发现耳朵出血后,避免自行冲洗或塞入棉签,防止感染或加重损伤。用干净纱布轻压外耳道止血,头部倾向出血侧促进血液流出。24小时内避免游泳或淋浴,防止污水进入。若出血持续超过30分钟、伴随剧烈疼痛、听力骤降或意识模糊,必须急诊处理。高血压或血液病患者需监测出血量,及时复查凝血功能。儿童出现耳出血需排除异物插入的可能,不可强行取出。日常避免频繁掏耳,使用耳机时控制音量,乘坐飞机或潜水时注意调节耳压。定期耳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