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需要验大便常规、血常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粪便培养。具体分析如下:
1.大便常规:通过观察粪便颜色、性状、有无黏液或血丝,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消化不良。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脂肪滴等,帮助区分细菌性肠炎或非感染性腹泻。
2.血常规:通过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异常需考虑过敏因素。
3.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针对秋季高发的轮状病毒肠炎,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粪便中的病毒抗原。阳性结果可明确病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4.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通过检测血清钠、钾、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评估是否出现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指导补液治疗。
5.粪便培养:对疑似细菌性肠炎的患儿,采集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为针对性用药提供依据。
腹泻期间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及皮肤弹性,防止脱水加重。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尤其是感染性腹泻可能抑制病原体排出。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未明确病因前慎用抗生素,以免扰乱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