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存在一定过敏风险,但整体发生率较低。作为中药材或食品添加剂使用时,部分敏感体质人群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其致敏性主要与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及鞣质成分有关。临床数据显示,儿茶引发的过敏案例相对少见,但接触性皮炎、呼吸道刺激等症状仍有报道,需结合个体差异综合判断。
儿茶的过敏机制涉及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其活性成分如儿茶素、表儿茶素等可能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诱发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局部使用时,高浓度鞣酸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导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部分人群摄入后会出现口腔黏膜肿胀、消化道不适或皮疹,严重者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过敏风险与提取工艺、使用剂量密切相关,粗制品因杂质残留更易引发不良反应。与漆树科植物存在交叉过敏的可能性需警惕。
使用儿茶前建议进行小范围皮肤测试,过敏体质者应谨慎接触。出现瘙痒、红斑等初期症状需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避免与破损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外用制剂浓度不宜超过5%。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发生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全身性反应,需即刻就医并携带样品供过敏原检测。储存时注意防潮避光,氧化变质产物可能增加致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