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包括脂肪栓塞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后骨髓腔内脂肪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骨折后48小时内,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及皮肤瘀点。脂肪滴可阻塞肺血管或脑部微循环,导致低氧血症和神经系统症状。早期识别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氧疗、激素及支持治疗为主。
2.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端血供不足、固定不牢固或感染等因素可导致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延迟愈合表现为骨折线持续存在,超过正常愈合时间。不愈合则形成假关节,需手术干预如植骨或更换内固定。预防关键在于术中保护血供和术后规范康复。
3.关节僵硬:长期制动或康复不足易引发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和肌肉萎缩。髋膝关节最常受累,表现为活动范围受限和疼痛。早期功能锻炼可预防僵硬,严重者需松解手术。康复计划应个体化,逐步增加活动强度。
4.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及卧床制动增加血栓风险。下肢肿胀、疼痛是典型表现,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预防措施包括抗凝药物、气压治疗和早期活动。确诊需依靠超声或造影,治疗以抗凝为主。
5.感染:开放性骨折或术后伤口处理不当易继发细菌感染。局部红肿、渗液伴发热提示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骨髓炎。清创、抗生素和必要时移除内固定是治疗关键。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和术后伤口护理可降低风险。
股骨干骨折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定期复查影像学。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饮食需保证营养均衡,促进骨痂形成。出现异常症状如发热或肢体肿胀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