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是两种不同的医学概念,前者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者指感染后引发临床症状的疾病状态。
弓形虫感染指刚地弓形虫通过接触猫粪、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体。多数感染者免疫系统健全时无明显症状,呈隐性感染状态,病原体可能长期潜伏于组织内。弓形虫病则指感染后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视力模糊或脑炎等明确临床表现的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或先天性感染的胎儿。
诊断时需结合血清学检测如IgG/IgM抗体、PCR或影像学检查。隐性感染者通常无需治疗,但孕妇首次感染需用药如螺旋霉素以减少胎儿传播风险;弓形虫病则必须使用乙胺嘧啶联合磺胺嘧啶等药物控制症状。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猫砂,免疫功能缺陷者应定期筛查。两类情况的处理差异显著,及时就医并明确诊断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