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可导致高热惊厥、神经系统后遗症、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及死亡。具体分析如下:
1.高热惊厥:乙型脑炎早期常见症状为突发高热,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伴随全身性或局部性抽搐。高热惊厥多见于儿童,可能反复发作,严重时引发脑缺氧,加重脑组织损伤。部分病例因持续抽搐导致脑水肿,进一步影响中枢神经功能恢复。
2.神经系统后遗症:部分患者康复后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或智力减退。病毒侵袭脑实质可能导致基底节、丘脑等区域不可逆损伤,部分病例出现帕金森样症状或癫痫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呼吸衰竭:脑干受累时可能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导致自主呼吸减弱或停止。部分患者因吞咽功能障碍引发吸入性肺炎,加重缺氧,需依赖机械通气维持生命体征,增加治疗难度及死亡风险。
4.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常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状态改变,与脑实质炎症及颅内压升高相关。深度昏迷者可能伴随去大脑强直或去皮层强直,提示脑干功能严重受损,预后极差。
5.死亡:重症病例病死率较高,多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或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急性期脑疝形成或继发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可能加速病情恶化。
乙型脑炎流行季节需加强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手段,尤其儿童及疫区居民应按时接种。发病后尽早就医,密切监测体温及意识状态,避免延误治疗。康复期患者需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