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清理频率因人而异,一般建议每1-2周检查一次外耳道,若耳垢较多或存在不适感可适当清理,但无需过度频繁。正常情况下,耳垢会自行排出,过度清理反而可能损伤耳道或引发感染。
耳垢是外耳道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的天然保护物质,具有抗菌、润滑和阻挡灰尘的作用。多数情况下,耳垢会随着咀嚼、说话等下颌运动自然脱落。若耳垢堆积过多,可能导致耳闷、听力下降或瘙痒,此时可用温水或生理盐水软化后轻柔清理。避免使用棉签、发卡等硬物深入耳道,以免将耳垢推得更深或划伤皮肤。耳道皮肤较薄,不当操作可能引发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清理耳朵时需注意,若出现疼痛、出血、听力骤降或持续耳鸣,应立即就医,可能是耵聍栓塞或耳部感染。儿童和老年人耳道较脆弱,建议由专业医护人员处理。游泳或洗头后可用毛巾擦干外耳,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有中耳炎病史或耳部手术者,清理前应咨询医生。日常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即可,无需刻意频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