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需要切除胆囊的主要原因是胆囊功能受损且无法恢复,结石的存在会导致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引发胰腺炎或胆囊癌。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但当胆囊内形成结石后,其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结石可能堵塞胆囊管或胆总管,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发炎症、感染和剧烈疼痛。长期存在的结石还可能刺激胆囊壁,增加癌变风险。切除胆囊是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手段,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胆囊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失衡、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等因素密切相关。当胆汁中的胆固醇或胆色素浓度过高时,容易形成结晶并逐渐发展为结石。结石一旦形成,可能长期无症状,但也可能突然引发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还可能引起黄疸、发热等严重并发症。胆囊切除术通过移除病变的胆囊,能够有效防止结石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现代医学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主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胆囊切除后,胆汁会直接进入肠道,可能对消化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高脂肪食物的消化能力可能减弱。术后应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促进消化系统的适应。术后短期内可能出现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通常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胆囊切除术虽然是一种常见且安全的手术,但术前仍需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术后指导,以促进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