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宫寒的中药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常用药材包括艾叶、当归、肉桂、干姜、吴茱萸等。这些药物能温暖胞宫,改善气血运行,适合经期腹痛、手脚冰凉、月经色暗有血块等虚寒症状。经典方剂如艾附暖宫丸、温经汤等,需在中医辨证后使用。
宫寒多因阳气不足或外感寒邪导致,中药调理需结合体质差异。肾阳虚者可加补骨脂、淫羊藿温补肾阳;血瘀明显者配伍川芎、红花活血通经。日常可用红糖姜茶、桂圆红枣茶辅助驱寒。食疗推荐羊肉、韭菜等温性食物,避免生冷饮食。若伴随白带清稀、腰膝酸软,可搭配杜仲、桑寄生固肾暖宫。部分患者需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增强疗效。
使用温补类药物需注意,阴虚火旺或实热体质者禁用,以免加重口干、便秘等症状。服药期间忌食绿豆、冷饮等寒凉之物。中药调理周期通常需2-3个月经周期,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减量。若出现服药后上火或经量骤增,需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孕妇及备孕女性用药前必须由中医师评估,部分活血药材可能影响妊娠。长期宫寒未改善者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不可单纯依赖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