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血不足是中医学中的常见概念,指人体内精与血的亏虚状态,导致生理功能减弱或失衡。精与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精源于先天肾气与后天饮食,血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生成,二者相互滋生。当精血不足时,可能出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月经量少或早衰等症状,反映脏腑功能衰退。
精血不足的成因多样。长期劳累、熬夜或思虑过度会暗耗精血;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则影响气血生化;久病体虚或年老肾亏也会导致精血亏虚。中医认为精血同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化,故肝肾不足常是核心病机。例如,女性经孕产乳易耗血,若调养不当易出现精血两虚;男性过度房劳则直接损伤肾精。调理需辨证施治,如滋肾填精、补血养肝,常用方剂如左归丸、四物汤等,配合饮食调养,如黑芝麻、枸杞、阿胶等药食同源之品。
精血不足需综合调治,避免单一进补。过度依赖药物可能加重脾胃负担,反而不利吸收。生活习惯上需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耗伤阴血;情绪管理同样重要,长期焦虑会加速精血损耗。饮食宜清淡温补,忌生冷辛辣,以免损伤脾胃。慢性病患者或体质特殊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滥用滋补品。精血恢复需循序渐进,短期内过度运动或剧烈节食可能加重虚损,需结合适度锻炼与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