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邪犯肺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指外感风邪侵袭肺脏,导致肺气失宣、卫表不和的病理状态。该病多见于气候变化剧烈或人体正气不足时,风邪趁机侵入,引发以咳嗽、鼻塞、流涕、咽痒或恶风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风邪犯肺的核心病机在于风邪外袭,肺卫受扰。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风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壅遏、宣降失常。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喉咙发痒,或伴有轻微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风邪性质轻扬开泄,易兼夹寒、热、燥等邪气,形成风寒犯肺、风热犯肺或风燥伤肺等不同证型。例如风寒犯肺多表现为咳痰稀白、鼻流清涕;风热犯肺则见痰黄黏稠、咽痛口渴;秋季风燥伤肺常伴干咳无痰、鼻咽干燥。
预防和治疗风邪犯肺需注重扶正祛邪。日常应避免受凉,注意保暖,尤其护住颈部、背部等易受风邪侵袭的部位。饮食宜清淡,少食生冷辛辣,适当食用葱白、生姜等辛散之物以助宣肺散邪。症状较轻时可选用桑菊饮、杏苏散等疏风宣肺的方剂,或通过艾灸大椎、风门等穴位驱散表邪。若出现高热、痰中带血、胸闷气促等重症表现,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适度锻炼、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卫外功能,减少风邪犯肺的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