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本身不会直接引起肾结石,但可能增加肾结石形成的风险或加重结石相关症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尤其是某些特定类型的尿路感染可能促进结石的形成。
尿路感染与肾结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细菌作用和尿液环境改变上。某些细菌如变形杆菌能分解尿素,使尿液碱化并形成磷酸铵镁结石感染性结石。长期反复的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液成分变化,如钙、草酸等物质浓度升高,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感染引发的炎症可能损伤尿路上皮,促进结晶附着。反之,肾结石也可能阻塞尿路,导致尿液滞留,增加细菌滋生风险,形成感染与结石的恶性循环。
预防和处理需兼顾感染与结石两方面。及时治疗尿路感染,避免细菌长期存在;保持充足饮水,减少尿液浓缩;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如草酸钙结石患者限制高草酸食物。出现腰痛、血尿或反复发热时,应排查结石或感染,通过尿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或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对于已形成的感染性结石,可能需结合抗生素和手术取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