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需检查大便常规、血常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腹部超声。具体分析如下:
1.大便常规:通过观察粪便性状、颜色、有无黏液或血丝,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或消化不良。显微镜下可发现白细胞、红细胞或寄生虫卵,辅助鉴别肠炎类型。
2.血常规:重点查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可反映脱水程度或潜在血液系统异常。
3.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腹泻易导致钠、钾、氯等电解质丢失,引发低钾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测能明确失衡类型,指导补液方案。
4.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针对秋冬季节高发的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筛查。阳性结果可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提示需预防脱水。
5.腹部超声:排除肠套叠、阑尾炎等急腹症,观察肠管扩张程度及腹腔积液情况。超声无创且便捷,适合婴幼儿检查。
腹泻期间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糖或高脂食物加重肠道负担。注意手部清洁,防止交叉感染。补液盐应按比例配制,少量多次服用。若出现持续发热、精神萎靡或尿量减少,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