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睾丸炎确实可能导致睾丸萎缩。病毒侵犯睾丸组织后,可能引发炎症反应,破坏生精小管和支持细胞,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时,睾丸组织逐渐纤维化,最终导致体积缩小、功能减退。
病毒性睾丸炎常见于腮腺炎病毒感染,约20%-30%的成年患者可能并发睾丸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至睾丸,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及免疫损伤。急性期表现为睾丸肿痛、发热,若治疗不及时或病情严重,炎症持续存在会损伤生精上皮和间质细胞,影响睾酮分泌和精子生成。部分患者康复后可能出现睾丸质地变软、体积减小,甚至不育。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可能引发类似病变,但概率相对较低。
预防病毒性睾丸炎的关键在于及时接种疫苗如腮腺炎疫苗和避免接触感染者。发病后需卧床休息,抬高阴囊减轻肿胀,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炎症。恢复期定期复查超声和激素水平,评估睾丸功能。若已出现萎缩迹象,需尽早干预,如激素替代或辅助生殖技术。注意,单侧萎缩仍可能保留部分生育能力,但双侧严重萎缩可能导致永久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