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闷堵感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耳聋,但可能是某些耳部疾病的早期信号,需要及时排查原因。长期忽视或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听力下降甚至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风险。
耳朵闷堵常见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炎、耵聍栓塞或突发性耳聋等疾病。例如,乘坐飞机或感冒时,咽鼓管无法调节中耳压力,会出现短暂闷胀感,通常通过咀嚼、打哈欠可缓解;但若伴随耳鸣、眩晕或听力骤降,可能提示突发性耳聋,需在72小时内就医,否则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梅尼埃病、耳硬化症等慢性病也会引发类似症状,需通过听力检测、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发现耳朵闷堵时,避免自行掏耳或用力擤鼻,以免加重损伤。感冒期间可尝试热敷或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潜水或飞行前可提前使用鼻喷剂预防。若闷堵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耳痛、流脓、听力减退,必须立即就诊。突发性耳聋患者需接受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治疗,部分病例需高压氧舱辅助。日常需避免噪音刺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定期检查听力,尤其是有耳疾家族史或长期暴露于高危环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