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或不当使用导尿管可能增加膀胱结石的风险。导尿管作为医疗辅助工具,主要用于排尿困难或术后患者,但留置时间过长或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结石形成。
导尿管诱发膀胱结石的机制主要与尿路感染和尿液滞留有关。导尿管留置可能破坏尿道自然防御机制,细菌易侵入膀胱并引发感染。某些细菌能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碱化,导致磷酸盐类物质沉积形成结石。导尿管可能阻碍膀胱完全排空,残余尿液中的矿物质逐渐结晶,最终形成结石。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中,膀胱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短期使用人群。
为降低风险,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更换导尿管并保持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减少结晶沉积。医护人员应评估导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尽早拔除以减少并发症。若出现排尿疼痛、血尿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结石或感染。通过规范护理和科学管理,可有效减少导尿管相关膀胱结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