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可能导致贫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一症状。贫血的发生与肿瘤进展程度、出血量以及个体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是贫血的主要原因,长期慢性失血会逐渐消耗体内铁储备,最终发展为缺铁性贫血。
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贫血的机制主要与肿瘤侵蚀子宫内膜血管有关。随着癌组织增长,可能破坏血管结构导致不规则出血,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流血时尤其需要警惕。出血量多或持续时间长时,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引发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晚期患者可能因肿瘤消耗营养或转移至骨髓影响造血功能,进一步加重贫血。部分患者因接受放疗或化疗,也可能出现治疗相关的骨髓抑制,导致贫血风险增加。
关注贫血症状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和妇科超声。确诊贫血后需明确病因,针对性补充铁剂或输血改善症状。同时,规范治疗原发肿瘤是控制出血的关键,手术、放疗或药物疗法需根据分期个体化选择。日常需加强营养摄入,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晕厥。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更需谨慎,严重贫血可能诱发心功能代偿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