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患儿的海绵体结构通常存在,但发育情况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尿道发育异常,表现为尿道开口位置异常,但阴茎海绵体作为勃起组织的基础结构多数情况下仍然存在。海绵体的发育程度与尿道下裂的严重程度相关,轻度病例海绵体结构接近正常,重度病例可能伴随海绵体发育不良或纤维化。
尿道下裂的分型直接影响海绵体的状态。前型尿道下裂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头或冠状沟的海绵体结构通常完整,中后型阴茎体或会阴部开口可能合并海绵体分离或弯曲。手术修复时需评估海绵体发育情况,矫正弯曲并重建尿道。现代尿道成形术能较好保留海绵体功能,术后多数患儿成年后具有正常勃起功能。海绵体神经分布通常不受影响,但严重畸形可能影响局部血供。三维超声或MRI有助于术前评估海绵体结构。
尿道下裂治疗需在专业儿童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时机建议在6-18月龄。术后需关注海绵体血流灌注,避免瘢痕挛缩影响发育。定期随访至青春期,监测阴茎生长和勃起功能。注意区分单纯尿道下裂与更复杂的性别发育异常,后者可能伴随海绵体严重发育缺陷。喂养护理中避免局部刺激,选择宽松衣物。心理支持同样重要,避免患儿因疾病产生自卑心理。及时规范治疗可使多数患儿获得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