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黄疸,会自行消退。若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原因,如溶血性疾病、感染或胆道梗阻等。居家护理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同时密切观察皮肤黄染范围和宝宝精神状态。
黄疸不退时,首先需明确病因。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迟至3-4周。若黄疸持续超过两周足月儿或四周早产儿,或伴有嗜睡、拒奶、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查胆红素水平。医生可能建议光疗、药物干预或进一步检查肝功能、血型等。母乳性黄疸需与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暂停母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晒太阳替代治疗,紫外线可能伤害宝宝娇嫩皮肤。母乳喂养需按需哺乳,确保每日8-12次喂养,避免脱水加重黄疸。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肤色变化,尤其注意眼白、手心脚心是否发黄。就医时携带母婴血型记录、出生情况等资料,协助医生快速判断。若宝宝出现哭声微弱、肢体僵硬等严重表现,需急诊处理,防止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