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鼓膜炎通常不会导致鼓膜穿孔。该疾病主要表现为鼓膜表面形成水疱,伴随剧烈疼痛和听力下降,但水疱破裂后鼓膜一般能自行修复,不会遗留穿孔。
大疱性鼓膜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后。鼓膜表面的水疱破裂时可能流出少量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但鼓膜本身的完整性通常不受破坏。极少数情况下,若合并细菌感染或外力损伤,可能引发穿孔,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治疗以缓解疼痛和抗病毒为主,必要时可穿刺引流大疱,但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继发感染。
患者应避免自行掏耳或用力擤鼻,防止外力损伤鼓膜。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并发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进水,减少感染风险。若发现耳道分泌物异常增多或持续疼痛,需警惕继发感染,必要时接受抗生素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确保鼓膜修复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