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症状包括情绪持续低落或高涨、认知功能明显减退、行为异常且不符合情境、感知觉扭曲或出现幻觉、社交能力显著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1.情绪持续低落或高涨:情绪波动超出正常范围,可能表现为长时间抑郁、无愉快感,或异常兴奋、易怒。部分患者出现情感淡漠,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情绪变化可能伴随睡眠紊乱、食欲改变,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
2.认知功能明显减退: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逻辑思维混乱。患者可能无法完成简单计算或理解日常对话,决策能力受损。部分症状与痴呆类似,但发病年龄和进展速度存在差异。
3.行为异常且不符合情境:动作重复刻板、无故攻击或自伤,也可能表现为极度懒散、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行为与当前环境脱节,如冬季单衣外出或无故大笑,周围人难以理解其动机。
4.感知觉扭曲或出现幻觉: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虚幻影像,或产生躯体错觉如虫爬感。部分患者坚信被监视或迫害,即使证据充分仍无法纠正。这些体验真实存在,并非故意伪装。
5.社交能力显著下降:回避人际交往,无法理解社交规则,或过度依赖他人。原有兴趣爱好丧失,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甚至无法维持基本家庭关系。部分患者表现为情感交流障碍,如眼神回避、语言刻板。
精神障碍需由专业机构评估,避免自行判断。症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是否影响社会功能是重要依据。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但擅自用药可能加重病情。家庭成员应保持观察记录,就诊时提供详细行为变化信息。社会环境支持对康复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