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心悸怔忡范畴,主要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相关。中医认为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心气充沛、心血充盈及阴阳平衡,任何导致心失所养或心神不宁的因素均可引发早搏。
中医对早搏的病机分析多从虚实两方面展开。实证常因痰火、瘀血或气滞扰动心神,如长期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扰心脉;或饮食不节滋生痰湿,痰火内炽而引发心悸。虚证则多因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或心阳虚衰,常见于久病体弱、思虑过度或年老体衰者,心失濡养而出现脉律不齐。肾阴亏虚导致心火亢盛,或脾虚气血生化不足,亦可间接影响心脉功能。治疗上,实证以清热化痰、活血理气为主,虚证则侧重益气养阴、温阳安神,常用方剂如炙甘草汤、归脾汤等,并结合针灸调理特定穴位。
需注意,中医辨证需结合个体差异,早搏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及辛辣刺激饮食。部分严重或频繁发作的早搏可能伴随器质性疾病,需及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病因。中药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滥用活血或补益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掩盖潜在风险。日常可配合静心调息、适度运动以辅助气血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