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有异物确实可能导致流鼻涕。异物进入鼻腔后,会刺激鼻黏膜,引发炎症反应,促使鼻腔分泌大量黏液以试图清除异物。这种生理性防御机制表现为流鼻涕,可能伴随打喷嚏或鼻塞等症状。
当异物进入鼻腔时,鼻黏膜的神经末梢会受到刺激,触发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黏液分泌增加。常见的异物包括灰尘、花粉、小颗粒或误入鼻腔的物体。儿童尤其容易因好奇将小物件塞入鼻腔,引发持续流涕。若异物滞留时间较长,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导致鼻涕变稠或带有脓性分泌物。异物位置较深时,可能引起单侧鼻塞或出血,需及时处理。
发现鼻腔异物后,避免自行用工具掏挖,以免将异物推得更深或损伤黏膜。可尝试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促使异物随水流排出。若异物无法自行取出或伴随剧烈疼痛、出血,应立即就医。医生会使用专业器械或负压吸引装置安全取出异物。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细小物品散落,尤其需监护儿童玩耍时的安全。若流鼻涕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发热、头痛等症状,需排查是否存在其他鼻腔疾病,如鼻炎或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