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产期可通过末次月经计算、超声检查确定、基础体温曲线推算、胎动时间估算、结合月经周期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1.末次月经计算:从末次月经第一天开始计算,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得出预产期。该方法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孕妇,误差约一周。若月经周期不规律,需结合其他方法校正。
2.超声检查确定:早期超声通过测量孕囊大小、头臀长等数据推算孕周,准确性高。孕11周前超声误差在3-5天,是临床最可靠的预产期判定方式。
3.基础体温曲线推算:根据基础体温突然升高的排卵日,加上266天即为预产期。需长期记录体温,适合自然受孕且周期稳定的孕妇。
4.胎动时间估算:初产妇通常在孕18-20周感知胎动,经产妇提前2周。从首次胎动日加20周初产妇或22周经产妇可估算预产期,但误差较大。
5.结合月经周期调整:若月经周期非28天,需按实际周期天数修正。例如周期35天者,预产期需延后7天。需联合超声数据综合判断。
预产期计算需综合多种方法,临床以末次月经和超声为主。实际分娩时间受个体差异影响,仅5%孕妇在预产期当天分娩,提前或推迟两周均属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