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滴血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可能由尿道炎、泌尿系结石、肿瘤或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具体病因需结合伴随症状及医学检查进一步明确。
尿道滴血常见于尿道黏膜损伤或炎症。尿道炎多由细菌感染导致,表现为排尿疼痛、灼热感及血性分泌物。泌尿系结石移动时划伤尿道,可能引发突发性血尿伴剧烈腰痛。前列腺增生或肿瘤压迫尿道,也可能导致滴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外伤或器械检查如导尿、膀胱镜后的黏膜损伤,同样会出现短暂性出血。部分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感染也可能以尿道滴血为早期表现。
出现尿道滴血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检查通常包括尿常规、泌尿系超声或CT,必要时需进行尿道镜或膀胱镜。治疗需针对病因:感染需抗生素治疗,结石需排石或手术,肿瘤则需进一步评估分期。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尿道刺激。剧烈运动或性生活后突发血尿,应警惕运动性血尿或损伤,建议暂停活动并观察。中老年患者若伴随排尿困难、消瘦等症状,需重点排查肿瘤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