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入盆后仍然存在转方位的可能性,但概率相对较低。入盆通常发生在孕晚期,胎头进入骨盆入口固定后,活动空间受限,胎位调整的难度增加。不过,胎儿在宫腔内仍具备一定活动能力,尤其是初产妇或骨盆较宽松的孕妇,临产前仍可能出现胎位变化,如从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等有利分娩的体位。
胎儿方位的转变主要依赖宫缩力、羊水量及胎儿自身活动。若羊水量充足,胎儿较小或孕妇腹壁松弛,胎儿可能通过旋转调整位置。医疗干预如外倒转术也可尝试,但需在孕37周后由专业医生评估操作,存在胎盘早剥、脐带绕颈等风险。自然转位更常见于分娩初期,强烈的宫缩可能推动胎儿旋转至最佳分娩体位。孕妇改变体位如膝胸卧位或进行特定运动可能辅助胎位调整,但效果因人而异。
注意事项包括密切监测胎动及产检频率。发现胎位异常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矫正引发意外。孕晚期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早产或胎膜早破。外倒转术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院进行,术后需胎心监护。若胎位持续不正,需提前讨论分娩方案,如剖宫产或阴道试产的可能性。保持心态平稳,过度焦虑可能影响分娩进程,遵循医嘱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