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可以服用滋阴降火、益气固表的中药或调节植物神经的西药,具体需根据病因选择。中医常用知柏地黄丸、玉屏风散等方剂,西医可能建议谷维素或短期使用镇静类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盗汗原因复杂,可能由阴虚火旺、气虚不固、结核病、更年期或甲亢等引起。阴虚火旺者常见夜间潮热、舌红少苔,宜用知柏地黄丸;气虚自汗者易疲劳、怕风,适合玉屏风散。结核病需联合抗结核药,更年期可配合激素调节,甲亢则需控制甲状腺功能。植物神经紊乱引发的盗汗,可尝试谷维素调节,严重失眠者短期使用低剂量安定类药物,但需避免依赖。
自行用药存在风险,需先明确病因。中药需辨证施治,错误用药可能加重症状;西药如镇静类长期使用易成瘾。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作息规律。结核、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盗汗需优先治疗原发病。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用药更需谨慎,务必咨询医生。若伴随消瘦、长期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重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