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可导致多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血吸虫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肝脏、肠道、泌尿系统等器官的长期损害。虫卵在肝脏沉积会引发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严重时发展为肝硬化或腹水。肠道感染可能导致腹痛、腹泻及肠壁增厚,长期不愈可能诱发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则会引起血尿、尿路梗阻及肾功能受损。儿童感染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侏儒症。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合并其他感染,加重病情。
预防血吸虫病需避免接触疫水,如河流、湖泊等可能含有尾蚴的水域。饮用安全水源,必要时煮沸或过滤。疫区居民应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药物吡喹酮可有效杀灭成虫,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药导致耐药性。改善卫生条件、消灭中间宿主钉螺也是防控关键。出现发热、腹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