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搭桥术中出血不止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使用止血材料覆盖创面、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电凝或缝合止血、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等措施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压迫止血: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是最快速的临时止血方法,适用于小血管渗血或吻合口轻微出血。采用无菌纱布或手指轻压,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组织损伤。压迫时间需持续3-5分钟,观察是否仍有活动性出血。若压迫无效,需结合其他止血手段。
2.使用止血材料覆盖创面: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等可促进血液凝固,适用于弥漫性渗血或难以缝合的创面。材料贴合后需保持稳定,避免移位。部分材料可被人体吸收,无需二次取出,但需注意过敏反应或局部炎症风险。
3.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术中出血可能与抗凝药物过量有关,需根据实时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减少肝素等药物用量。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效应,但需缓慢注射以防血压骤降。调整后需重新评估出血情况。
4.电凝或缝合止血:电凝适用于小血管出血,通过高频电流封闭血管断端。若出血点明确且组织允许,可采用无损伤缝线缝合加固。操作时避免损伤周围神经或重要结构,缝合后检查有无残余出血。
5.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凝血功能异常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血小板可改善凝血机制。需根据实验室指标选择成分输血,避免过量导致循环超负荷。输注后需监测凝血时间及出血变化。
术中需保持术野清晰,及时吸引积血以准确定位出血点。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变化,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术后加强引流管观察,记录引流量及性状,警惕迟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