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瘘管确实存在发炎的可能性。先天性耳后瘘管属于常见的发育异常,当瘘管内部积聚分泌物或受到细菌感染时,极易引发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化脓。部分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但一旦发生感染,需及时干预以避免并发症。
耳后瘘管发炎通常与局部清洁不足、免疫力下降或外力刺激有关。瘘管作为残留的胚胎组织,其狭窄的管腔容易藏匿皮脂、角质等分泌物,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感染初期表现为耳后皮肤发红、肿胀,触痛明显;严重时可形成脓肿,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可能导致瘘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增加治疗难度。临床诊断需结合体格检查,必要时辅以超声等影像学手段确认感染范围。
日常需避免挤压或搔抓瘘管部位,保持耳后皮肤干燥清洁。出现轻微红肿时可局部消毒并涂抹抗生素软膏,但若疼痛加剧或出现波动感,应立即就医行切开引流或抗感染治疗。先天性瘘管反复感染者,建议在感染控制后手术切除瘘管以根治。婴幼儿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避免因分泌物堵塞引发感染。术后需定期复查,确保伤口愈合无复发。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增强体质锻炼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